今天是:

职教扶贫 精准发力——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7-07作者:点击:

丰城中等专业学校(丰城市技工学校)是丰城市唯一一所集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公办综合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8月在丰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成功搬至丰城高新工业园新校址办学。2016年2月1日经江西省政府批准,升级为丰城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5月,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经江西省人社厅专家组验收,丰城市技工学校升级为丰城高级技工学校,成为丰城唯一一所公办大专学校。

2012年以来,学校发扬“对接园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技能培训优势,全力开展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教育精准扶贫,为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把精准扶贫工作抓出成效,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万津波同志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兰建国同志为副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刘集斌副校长主抓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万津波校长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展多项“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精准摸排、精准建档,大力开展校内资助工作。

2016年7月以来,我校把在学校学生信息与市扶贫办的建档立卡数据库进行精准对比对,精准摸排,把在我校就读的精准扶贫对象摸排出来,反复对比,走访调查,力求不落一人。摸排出精准扶贫对象后,对他们建立“一生一档”,完善信息。每个建档立卡学生都安排了一名学校领导、党员或教师一一对接帮扶,并建立台账,每年更新。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学校扶贫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对这些精准扶贫户学生首先对他们进行校内资助:即在校三年期间在享受国家免学费的同时对他们全免杂费和实训耗材费,这一决定使每个建档立卡户学生在我校就读,三年下来可减免费用8000余元,也就是说他们是全免费就读。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安排他们到食堂、校内企业勤工助学,解决生活费和零用钱。此外,学校每年拿出一笔资金,利用寒假春节前夕由学校领导携班主任一起到这些建档立卡户学生家中走访慰问,送去一片爱心,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校内资助力度之大,让每位建档立卡户学生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根源上杜绝了因贫辍学现象。   

二、统一办理中职资助卡,中职国家资助全覆盖。

学校由资助办牵头帮这些建档立卡户学生集中统一办理中职资助卡,免去了他们来回奔波之苦,目的是让他们全部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使中职国家助学金对他们全覆盖,不落一人。并且接上级文件精神,对他们申请中职国家助学金实行减免手续直接签字确认。在我校就读的建档立卡户学生,三年下来享受免学费2000元/年,三年共计6000元,中职一二年级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两年共计4000元。截止2020年7月,我校建档立卡户学生共计203人,丰城中专113人,丰城技校90人,他们全部享受了免学费,一二年级学生全部享受了国家助学金,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户国家资助全覆盖。

同时学校还配合市民政部门对他们开展“雨露计划”帮扶,学校为这些建档立卡户学生开具在籍在校证明,他们因就读中职学校期间可享受“雨露计划”3000元/年,使他们应助尽助。有中职国家资助,民政部门“雨露计划”,还有学校的校内资助,这些建档立卡户学生能够保证完成学业并学到一技之长,为他们家庭的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技能培训,进行岗前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对他们资金上的大力资助只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要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才能为他们真正的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校教务处专门就建档立卡户学生开设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并定期组织这些学生分科目分类别进行培训,组织了一些富有经验的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其次,学校就业处对即将毕业的建档立卡学生进行了专门的岗前指导,优先安排他们到比较好的单位就业。总之,学校对这些学生真正做到了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提升技能,精准就业。      

四,志智双扶,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做人先立志,扶贫必先扶志。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学校德育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通过基础课和德育课,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牢固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爱劳动、肯奋斗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使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培养学生浓厚的积极进取意识;三是经常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为学生讲授学习和工作的感受,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也并不是什么难以企及的事,逐步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和责任意识,并逐渐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志向。

职业教育是谋生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面对的是最基层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教育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平台或战场,将扶贫工作推进至“最后一公里”,推及至“最后一个人”,永远在路上。我校将继续充分利用中职教育这一平台,开门办学,服务社会,精准扶贫,惠及个体,努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资助中心  刘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