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及代码
电子商务(7307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商业行业企业,培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事网络营销、网店编辑、客户服务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备网络交易安全意识,能防范个人信息泄漏,辨别网络欺诈,采用正规渠道实施网络买卖与支付。
(3)具有执行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与承压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5)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独立处理问题。
(6)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了解基本的商务礼仪常识。
(2)了解营销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使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包括网络工具软件)处理日常工作文档,满足工作需要。
(4)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交易平台处理B2B、B2C、 C2C、团购等商务活动交易。
(5)掌握电子商务网站信息采集与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能完成信息搜集、原创、编辑、发布等信息处理工作。
(6)掌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知识,能完成商品打包、订单处理、配送等 环节的重要工作,符合企业规范。
(7)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相关知识,能根据需求,设计网站风格、网页布局、网站色调等,并使用设计类工具软件呈现设计效果图。
(8)掌握网络营销相关知识,能根据需求,操作站内和站外推广媒介,达到网络营销目的。
(9)掌握电子商务日常工作中客户服务相关专业知识,能按照服务规范与流程,服务客户,提出顾客接受的解决方案。
专业(技能)方向——客户服务
(1)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客户交流。
(2)能使用规范化语言服务客户,与顾客沟通顺畅。
(3)能理解客户需求,正确录入信息,汉字录入速度达到80字/分钟。
(4)能按照客户关系管理流程与规范,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大客户关系管理。
专业(技能)方向——网络营销
(1)能根据企业需求,策划促销活动主题,撰写促销活动方案,制定促销活动实施计划。
(2)能根据推广目标,实施基础的SE0推广,满足基本要求。
(3)能根据企业需求,运用整合网络营销相关知识,利用推广媒介实施网络推广。
专业(技能)方向——网店编辑
(1)能通过修改html语言代码,完成页面编辑。
(2)能使用设计类工具软件,按照网站设计效果图建设网站,符合行业 规范。
(3)能根据促销方案,使用工具软件,设计制作促销广告,清晰表达促销方案重点信息。
(4)能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后台功能,美化网店页面。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备注: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学校将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及学校资源情况安排在第五或第六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成绩体现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学习、工作的综合表现与成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考核内容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内容,其考核组成部分及成绩比例见表1。考核的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表1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及成绩比例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须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师德,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及专业资格证书。本科学历以上,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
2.专业带头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系列副高及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10年以上,具有与专业相关的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熟悉行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经常性参加行业协会及各企业的相关活动。
3.专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4.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0%。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建议配备客户服务综合实训室、网络营销综合实训室、网络 编辑实训机房,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具备实训场地,配置设备应能满足理论实践一体课程现场的开展,保障短期实践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的实施,满足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全面巩固技能方向知识及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三)教学资源
由专业带头人召集专业教师及企业教师以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划的原则对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材选用、每门课程开发独立完整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配套PPT、案例素材、视频等资源。每门课程均设计测试练习题,测试练习题覆盖到各知识点。开发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游戏、仿真实训软件等。
开发与专业方向和行业岗位要求的教材,教材配备教学资源包,包含课件PPT、教案、教学视频、案例等内容,作为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所有课程按照图书馆配套教学辅导材料供学生借阅学习,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可以采取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通过集体讲解、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讲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可结合教学内容、专业方向和学生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头脑风暴、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五)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注意吸收计算机行业企业参与,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计算机相关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过程性评价,应从情感态度、对应技能方向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应从完成项目的质量、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学习的课时、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过程成果、技术操作与应用。结果性评价内容包括:分小组汇报总结,上交项目实施报告,汇报演讲、项目答辩考核成绩等;终结性评价内容包括:技能课程成果、综合实训成果和顶岗实训成果三部分。考核评价应纳入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评价(课程成果、顶岗实习评价)。各阶段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遵纪守法、规范操作等职业素质的形成,兼顾对节约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的考核。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要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合理配备师资、教材、教学资料和实训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3.教学健康管理,即通过教学监控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须修满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考试科目均合格后,参加顶岗实习并获得实习合格证书方可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