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2-05-30作者:点击: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运用与维修(700206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汽车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满足“1+X”汽车专业领域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能力要求,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汽车维修和汽车维修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准则、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准则: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

3.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奉献社会。

4.严格执行工艺流程,质量意识强。

5.谦虚谨慎,团队协作。

6.严格执行工艺流程,质量意识强。

7.重视安全生产,环保意识强。

职业道德:

1.按时汇报工作,能够采取行动并积极完成任务。

2.穿着得体,使用适合工作场所的语言和礼仪。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4.符合并坚守职业资格准则,如无服用药品、无醉驾状态等。

5.诚实、正直、可靠。

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协助他人并提供帮助。

3.出谋划策和倡议。

4.阅读和理解工作文件,报告书写清晰简洁。

5.吃苦耐劳,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6.具备较强的获取休息,分析判断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7.具有积极的职业竞争和服务意识。

8.组织实施生产计划、使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原理和推理完成分配的任务。

9.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与节能环保的意识。

10.确认和解决所有客户的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和所需的维修知识及建议。

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技能。

2.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原理。

3.掌握汽车常用材料知识。

4.掌握电工与电子基本知识。

5.掌握汽车维修工量具、仪器仪表和设备使用。

6.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钳工作业。

7.能够阅读简单的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

8.能进行汽车维护作业。

9.能完成汽车发动机、手动变速器总成大修及部件检修。

10.能完成汽车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1.能完成汽车车身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2.能完成汽车发动机电器及控制系统总成及部件检修。

13.具备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查、维修的能力。

14.具备汽车发动机、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总结和工作文件归档的能力。

15.具有制订和实施简单维修作业方案的能力,能分析、排除车辆常见的简单故障。

16.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17.掌握纯电动汽车“三电”与整车控制系统构造原理。

18.掌握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与充电设施原理。

19.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下电”操作。

20.掌握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拆卸与检修。

20.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21.掌握驱动电机拆装与旋变电阻的检修。

22.通过学习能够对纯电动汽车无法上电的相关故障排除与检修。

2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使用心脏复苏设备,及相关安全知识。

24.能对本人完成的维修作业内容进行维修质量检验和评价。

25.能通过语言表达使客户清楚维修作业的目的和为客户提供用车建议;

26.能通过语言或书面表达方式就工作任务与合作人员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

27.通过汽车运用与维修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掌握1+X相关理论与实操技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备注:结合学校实情,实施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践体验活动。生产性实践体验活动一般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学时数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定,原则上为期四周。通过完成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体验生产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另外,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以及选修课等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学校将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及学校资源情况安排在第五或第六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成绩体现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学习、工作的综合表现与成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考核内容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内容,其考核组成部分及成绩比例见下表。考核的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及成绩比例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想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老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对本专业课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矩,了解和关注汽车的运用与维修行业动态与车辆技术发展方向,有汽车维修企业一般维修岗位工作经验或参加汽车维修生产实践的经历,适应产业行为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能力。

聘请本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当专业兼职教师,所聘人员应具有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经验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实训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钳工实训室、传统燃油车整车、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检修实训室、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实训室、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实训室、新能源汽车电器实训教室、纯电动汽车整车、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室、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场、汽车综合实训室及相关消防设备等,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名称及数量见下表。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具备实训场地,配置设备应能满足理论实践一体课程的现场的开展,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实践,体验企业文化。

(三)教学资源

教材优先选用专业教师自编公开出版、“十三五”或“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备相关习题册、工作页或自制工作任务清单,便于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图书馆配备了与专业相关书籍,参考书数字资源选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库内容或教师自制的资源包。

(四)教学方法

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可结合教学内容、专业和学生实际。采用项目教学等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注重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宜选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智慧黑板等各种教学资源充分教学,加强直观性教学,增强教学互动。

(五)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使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体系,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考核工作,共同制订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包括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三个方面的评价,权重可自行设计,各专项评价所采用的考核方式分别为专业知识的评价主要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专业技能的评价主要采用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以课程在企业生产实际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可以单人完成任务的方式考核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考核);关键能力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涉及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合作和创新等,涵盖出勤及仪容仪表、学习态度、计划可行性、工作态度与习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处理问题的及时性,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要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合理配备师资、教材、教学资料和实训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3.教学健康管理,即通过教学监控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九、毕业要求

1.掌握汽车结构、拆装与调整、发动机工作原理、汽车性能与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性能、调整及维修方面的知识。

3.掌握汽车维护及零部件、总成的修理工艺与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4.掌握新能源汽车总体构造。

5.掌握纯电动汽车三大电,三小电及整车控原理。

6.掌握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7.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知识。

8.理解生命的价值,增强自我与他人安全意识,掌握常规的抢救知识。

9.具有一定的汽车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知识。

10.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技能相关考核内容,取得相应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