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人:援疆初体验
不知不觉,来新疆阿克陶县已经一个月了,边疆的初春,大漠沙冷,草木枯黄。回忆刚得知援疆支教申请通过时,心中就开始困惑:援疆我能干什么?如何才能干好?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吗?等等。一个月的体验,最终找到了答案。
身心健康是援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刚到达阿克陶县时,面对将近三个小时的时差和沙漠气候,虽然觉得新鲜有趣,但也感到水土不服,空气干燥、日夜颠倒,身心承受着巨大的挑战。通过不断调整和身体锻炼,自己在较短时间内适用了当地的时差。通过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并严格遵守、利用驻地提供的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不断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保证了自己能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援疆工作当中。
有效沟通是援疆工作推进的前提。这次我援助的学校是阿克陶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该校所有学生均为少数民族,只有部分学生的普通话能达到你说我懂的程度,且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导致在交流和教学时遇到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一)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
对于援疆教师来说,要尽可能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理解老师的意思。
(二)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大部分学生只是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文字和识读能力能达到教学要求。语言交流困难时,使用图像、音频等多媒体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
(三)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对于一些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会在课后时间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于学习的困难和需求,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四)学习和尊重当地民族文化
积极地学习当地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了解他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交流。尊重当地民族文化,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不把自己的文化认知强加给学生,以学生的文化为基础,与学生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
高昂的热情是援疆工作持续的动力来源。一个月以来,通过在校支教工作,逐步了解了该校教学实训的工作流程,也发现一些工作流程中不合理之处。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发挥“补丁”作用进行完善:
(一)改进教学实训计划
根据被援助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阿克陶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岗位需求,重新改进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实训计划,确保学生培养方向与大环境发展需求相契合;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供一些先进的教学课件和资源给学校专业组,用以指导教学实训,提高专业教师教学实训流程和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师专题讲座,介绍教师能力提升网站的学习流程、普及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及使用方法。
(三)加强师生培训和交流
“传、帮、带”活动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开展。结对两名电子信息组青年教师,每周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结对五名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每个实训阶段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匹配进行培训,以确保学生达到实际工作需要的水平。
援疆,是一个浪漫凝重的选择。不少人抱着走遍新疆的向往与豪情踏上援疆路,来了之后才发现,只有情怀和梦想才可以照亮孤寂的长夜,只有付出和奉献才能圆满这一段注定难忘的人生。在剩余的3个多月里,我将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发挥和教授,最终实现知识和业务长久留住的目标。